我的网站

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我的网站38 >

故事:民间故事:百姓逃难没饭吃,庞德公摆出流水席,管饱不要钱

时间:2024-11-20 09:21 来源:网络整理 转载:我的网站
三国时期在襄阳地区有一个很了不起的隐士,名叫庞德公。他和水镜先生司马徽是挚友,还是诸葛亮的老师,庞统的叔父。

庞德公学识渊博,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,临死前最后一句话就是:“庞德公,救我!”然而他生性悠闲,更喜欢隐居的生活。荆州牧刘表三番四次请他出山,都能成功。

庞德公崇尚节俭,亲自耕耘,家里富有,但又为人慷慨,常常施舍钱财,救济百姓。

庞德公经常对儿子庞山民和侄儿庞统说,为人要乐善好施,赈危济困,这样钱财才能发挥作用,拥有钱财的人才有价值。否则,不过是个守财奴。

有一年闹春荒(春季农村中青黄不接时出现的饥荒),许多人家都揭不开锅。庞德公便从自家粮仓里拿出粮食,借给乡亲们。

这年夏天,偏偏又遇上大早灾,粮食大减产,借粮户无力偿还欠债,来向庞德公请求延期偿还。

庞德公说:“我借粮食给乡亲们,是为了帮助大伙儿度灾荒,不是为了生财获利。今年受灾欠收,借的粮食就不用还了。”

借粮不还,许多人心里不踏实。庞德公怕借粮人不放心,选了一个打社火(演戏)的日子,在汉水老龙堤上摆席,请借粮人带着借据契约来吃饭。

吃饭时,他让子庞山民和侄儿庞统拎着竹筐,随自己一桌一桌将借契收进筐,然后再将自己家里保管的借据契约也放入筐中。

之后,庞德公站在码头上,亮开嗓门对大伙说:“这是乡亲们借粮的契约,现在我让两个小儿当众把它扔进汉江里,各位乡亲借的粮就不用还了。”

看到那借粮契约随着翻涌的河水消失了,大家从内心里对庞德公感激不尽。

第二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那些借过庞德公粮食的人,都来还粮。

庞家庄里挤满了人,大伙儿说:“庞公去年救了我们的急,使我们度过灾年,今年粮食丰收了,我们一定要把借的粮食还上。那契约虽然被河水冲走了,但我们心中有数。请务必收下。”

庞德公对还粮的乡亲们说:“去年的事不要提了,遇到天灾,乡亲们有困难,我拿出粮食救济大家是应该的。今年虽然丰收,但大家家底薄,还不宽余,何况天下正乱,大伙儿还是多储备些吃的,以避人祸吧。”

还粮的人好说歹说,庞德公说什么也不收,百姓只得把运来的粮食又运了回去。想到庞德公提醒人祸的告,大家纷纷储藏粮食,精打细算过日子。

有人对庞德公说:“你怎么将那么多的钱、粮,给了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呢?你总要为儿孙们留下些家产吧?”

庞德公听到这些话,便将子孙们召集来,对他们说:“我们与乡亲们都是一家人,我们今天用钱、粮接济他们,使他们能养家糊口过日子,等到他们有了钱、粮时,也会去接济别人,天下共富,人人能过好日子,这是我留给你们的家产。”

过了两年,中原一带又发生了特大旱灾。赤地千里,颗粒无收,襄阳一带到处是逃荒的饥民,有的在路上走着走着就饿死倒下了。

庞德公看到这些,便开仓施舍,在襄阳城四门的官道口设流水席,不停地供应饥民稀饭,使许多奄奄一息的饥民得以生还。

饥民太多,他苦苦支撑了一段时日后,粮仓里没有粮食了,于是他就四处游说,动员乡亲中有粮户,加入到扶危济困的队伍。

乡亲们想到庞德公平日里慷慨救困,眼下又倾其所有救济灾民,十分感动,便有钱出钱,有粮出粮。让襄阳城四门的官道口施粥席得于延续。

从此之后,只要遇到灾荒,襄阳一带扶危济困、乐善好施的人就在城门口开“流水席”接济穷人,久而久之就成了习俗。